演奏宇宙交响曲的外星文明,送给人类一个梦想(下)| 科幻小说

2023-08-25 16:17:07 来源:哔哩哔哩

8月,不存在科幻的主题是「邂逅」。


【资料图】

本周三至本周五,带来中篇科幻小说《亲吻人类》连载:

太平洋中心的群岛,集结起了一群国际主义科学家与工程师。他们要建的,是一座海上巴别塔——“煴火”工程。那是人类与宇宙对话、打破彼此隔阂的终极理想……

亲吻人类(上)

亲吻人类(中)

里湾 | 现居武汉、杭州,城市规划研究生。试图走一条新的科幻之路。

亲吻人类(下)

全文约9000字,预计阅读时间18分钟

十三、大事记(二)

2009年,水中沚科考站呈递《就太平洋中心不明生物的猜想和论据》,经中国科学院审核并发布后,正式将其命名为织子。事件在国内外引发轩然大波,并引发后续研究。

201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可证实的织子活动轨迹覆盖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亚洲、欧洲、非洲、南极洲,时间维度上溯两河文明,于1989太平洋海难后消隐在太平洋一方群岛。

2014年,NASA载人航天飞船在月球背面发现疑似织子的遗迹,并正式将其文明命名为织体文明。对织体文明是否是地球原生文明的探讨就此展开。

2015年,中国科学院确定织子为外星生命,并针对其形态、语言、价值目的开展深入研究。同年,中国科学院确认1989太平洋海难系织子所为,至于侵袭目的,至今不明。

2017年,为以防此类事件再度发生,联合国安理会正式起草《针对外星文明侵袭防卫预案》。

2025年,全球地外生命侦查系统正式建成。暂由三组超大型空间望远镜和七组安置于各大洲的不明声波侦测器和光谱仪构成。

同年,织母降临。

十四、扬

2025年10月至11月中旬,三组超大型空间望远镜接连在柯伊伯带观测到多例疑似引力透镜的空间异象。

在漆黑荒芜的背景成像中,隐隐闪过一角幽蓝的光弧,在接下来的三十天内,他们观测到十八道类似的光弧,光弧最多同时出现过三道。

2025年11月中旬至12月,空间望远镜再也没有捕捉到相似的天象。

中国科学院,NASA,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等相关机构对此天象的成因莫衷一是。

同时,中国、美国、俄罗斯、西欧等多国计算机网络系统显示在近期遭受了大面积越权查询。

联合国紧急召开各国元首临时会议,会议暗流涌动,各方代表莫衷一是,无果。

2025年12月9日,太平洋中心,“火墓”,水中沚科考站紧急联系各国政要,并申请紧急线上会议。

织母来了!人类曾多次揣度过织母的形象及其生命体质,已做好武装防卫的准备,谁知道,织母什么也不是,以至于无坚不摧。

屏幕上,一个矩形的月白色的体,略微倾斜,在太平洋中心翩跹地潆洄,你可以将其描述为任意形状,因为它具有任意形状的特征,有优雅的弧度,也有干练的线条,有锋锐的角,可当你偏着头,却发现更像一弯浅浅的弧。在近距离观察下,一切斑驳复杂的体块竟被攘平,呈现为影影绰绰地古怪地线条。

体的轮廓流动着光晕,一层淡蓝,一层暗黄,当光晕停滞时,体幻化成一张透明的面。

面与海洋垂直,以亚光速放射状延伸,越抻越远,太平洋被面齐齐划开。越抻越快,逼近光速。当蔓延的面远远覆盖整颗星球时,延伸停滞。地球宛似浸没在一张没有厚度的透明之海中。

随后,延伸的面回撤、收缩、复归月白色的体,周而复返。

阅毕,会议正式开始。

以下是沈沰秘书长亲自持笔的会议纪要,年岁已高,他在病榻上记录了会议的部分内容。

“有人称,织母像一堵窒息的墙,无限高无限宽,我以为不达,墙的厚度在于有形,而织母的厚度在于无形;又有人称,织母像光幕,光纹斑驳,影像流转,我以为不雅,光幕是虚的,单薄的,织母是鲜活的,厚重的;我私以为,织母更像一封信,一封宇宙馈赠人类的信。信的大义是,奥妙的宇宙欢迎人类的探索。”

“人类与织母的初次交流如下。透明的面上,打出一串0和1的字符,字符与字符间距不一致,一分钟后,字符消隐,鲜活的汉字滚滚流动,‘恭 我异生命 我无意 我和 旧子存 我访 故’,有人惊觉,这些汉字恰恰对应0和1的字符组对应的国标码,一刻钟后,新的汉字流动,‘人类好,我是区别于人类的生命,我没有恶意,我爱好和平,过去,我的孩子在这生活,所以,我来拜访’,十八秒后,汉字重构,‘你们好,我是一种区别于人类的生命,我热爱和平,对人类并无恶意,我的孩子在这生在这死,这是我拜访的原因。’五秒后,汉字再度变化,‘你们好啊,我来自三百亿光年外的提特诺超星系团,用人类的文化取义,叫我织母就好,我的孩子过去生活在这,我来这,只是为了看看他过去生活的地方,冒昧来访,请多担待啊!’,从乱码,到不通顺的句子,到流畅的表意,再到像人类的母亲一样说话,织母只花了二十分钟。二十分钟,织母便掌握了人类的语言。初时,各国代表忧虑距离会限制织母的接收和反馈,可事实证明,织母能够准确并及时的回复每个代表的问题。前提是她想要回答。”

“麻烦您再说一次,您来地球的目的?”联合国大使建立起人类与织体文明的第一次正式对话。

“我来这,只是为了看看我孤单的孩子,和它孤单生活的地方。这是一个悔恨母亲唯一能做的。”织母反复强调。透明的面交替闪烨着诸色的光。

一位美国代表尖锐地反问:“孤独的感知是宇宙中所有生命的共性么?”

“宇宙万物的归宿即为孤独。”织母像是在吟一首意味深长的诗,“宇宙是一出夹杂着无数喜剧的悲剧。”

“地球上常常把您这类看待事物的群体称为‘悲观主义者’。”

“过去,我们也曾是一群单纯的理想主义者,织体世界倾其一生追逐着永恒。”织母说,信封似乎绽放出一种奇异的品红色。

“后来呢?”有人追问道。

“我是来看看的,一个母亲总要来看看孩子曾待过的地方,和孩子的老朋友说说话,不是么?”品红色消隐,逐渐透明,遂又复归淡蓝。织母似乎只想聊她的孩子。

“您的孩子是织子吗?用人类的文化取义。”中方代表张纸鸢理事长发言,“织子在公元前一千八百年到达地球,公元1989年后查无所踪。古人类曾专门编汇过早期与织子的对话,‘潇潇琴瑟,亘古长吟,织者弄弦,昼夜不息’。”

“是啊,织子是我的孩子,过去,它一直在天地间孤单地漫吟。”

“过去?织子去哪了呢?”

“世间没有吟不完的乐曲,”汉字一个一个地出现在面上,面在微微颤动,“我的孩子早去了宇宙之外。”

“宇宙之外,以人类的释义可理解为‘来世’‘天堂’。中国人含蓄,西方人直白。在确认织母所谓孩子系织子后,美方代表立刻向织母质询1989太平洋海难的原委。面消隐,织母似乎在沉默。良久,她说,她替她的孩子向人类文明致以最高的歉意。这让在场的所有人始料未及,并不知所措。论武力制裁,人类文明的科技水平对织母束手无策。论道德谴责,以人类的价值观判断,一个失孤的母亲难以再承受更多。这时,中国含蓄美的价值便得以彰显。”

张纸鸢理事长再度发问:“中国古籍中记载过,‘织母受天,以调盈虚。’‘织者弄弦,昼夜不息’,这两句辞中,是否蕴含了织体文明的某种世界观?”

“弄弦以调盈虚,但是盈虚无数,又何必调。”织母的回答有些萧索。

“织母的说辞,和古人类的记载相悖,是古人类的曲解么?”

“古人类没有曲解织子,是织体文明曲解了宇宙之上。”织母回复。

“织体文明,对宇宙之上的理解是什么?”

“人类有没有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宇宙的意义?”织母反问道。

“人类思考过,自人类文明诞生,有关生命意义、宇宙意义的探讨,出现在人类文明的每一个时期。”

“人类的结论是什么?”

联合会议陷入沉默。没有结论。或者说,没有一致的结论。

“织体文明也没有结论。”织母说,“但织体文明想到了一个永无止境的寻找结论的方法。”

“永无止境的寻找结论?”

“在无限的时间内,一切都是有可能的。”透明的面投影出宇宙的背景图像,从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仙女星系,“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宇宙是永恒的,时间是无限的,总有一种生命能够找出生命的结论。这是织体文明的方法论。”

“盈虚和弄弦都是这种方法论的一部分?”

“你们可以将其称为宇宙交响曲,”织母说,“这是织体文明的永恒之道。”

“宇宙交响曲?!”

十五、宇宙交响曲

“宇宙毕竟是一个有机体,也会成长,也会衰亡。”织母语,“宇宙交响曲的曲意,即在于维持宙的永续轮转。”

“织母称,宇宙自大爆炸以后就处于持续的膨胀状态,按理来说,当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引力将会重回主导作用,宇宙也将开始收缩。但因为暗能量的存在,这种情况暂未发生。织体文明认为暗能量是一种促使宇宙持续膨胀的能量,作为能量,除了难以直观的感知外,它在本质上和其它能量没有区别。在暗能量的拥趸下会一直膨胀下去,直到大撕裂。即由于空间延伸,引力松散,所有物质都被撕得粉碎,先是黑洞、恒星、行星等大型天体,紧接着组成你身体的细胞、分子、原子,质子,都难逃厄运。由于空间膨胀的速度已经超过光速,时间的概念已经不再存在。即便在那一刻仍有意识体存活,它所守望的也将是无垠的尽头之海。宇宙,是有寿命的。”

“那么,织体文明,确保宇宙的永续轮转,需要考量哪些要素?”人类问。

“织母的答案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及其转换。暗物质是一类无法产生电磁效应的物质,这种性质正是肉眼无法观测到暗物质的原因,但暗物质存在的意义可不是为了和生命捉迷藏。织母比喻,倘若说暗能量是一阵将宇宙吹散的狂风的话,暗物质就是承载星球的海洋。织体世界在数亿年前探索出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关系,即暗能量其实是暗物质衰变时产生的辐射能。这种明晰的关系提供了两者互相转换的可能性。”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互相转换,如何实现宇宙的永续轮转呢?”人类问。

“织母引导着人类的思维,你们想啊!数千万亿的织子遍布在宇宙的各个角落,当宇宙持续膨胀时,织子采集并转换辖区内的暗能量,当暗能量的占比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引力作用大过暗能量的斥力作用,宇宙开始收缩;当宇宙持续收缩,直到某一个临界点时,织子的工作逆转,采集暗物质并转换,当暗能量的占比提升到一定程度时,宇宙再度膨胀。膨胀和收缩温和地交替进行,宇宙既不会因为过度膨胀而撕裂,也不会因为过度收缩而坍塌。宇宙交响曲的旋律,就是如此。”

“如你所听,宇宙交响曲的曲谱是一条优美的震荡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曲线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将无限接近于零轴,永恒的起伏,永恒的大调小调相间。如果说,‘煴火’是人类大地上的梦,那么‘宇宙交响曲’就是织体文明大地之外的梦。”织母语。

“可‘煴火’已是过去时。”

“宇宙交响也已终演良久。如我所说,盈虚无数,又何必调。”

“那么,宇宙交响曲的终演是因为乐器的问题,还是因为乐谱的问题呢?”

“乐器是好的,乐谱也是好的。”织母一字一句地说,“关键在于审美。”

“并不是每一位听众都能欣赏一篇玄妙晦涩的乐章。”有人说。

“宇宙交响曲的听众只有一个,宇宙之上。”在座哗然,但织母随后的一句话,却让会场的沸腾冷却成冰。

“宇宙之上不愿倾听织体文明的音乐,于是为之划定了名为热寂的格律。”

“热寂!”所有懂的或者不懂的人都惊呼着——当宇宙的熵随着时间的流异而增加,由有序向无序,达到最大值时,宇宙中的其他有效能量已经全数转化为热能,所有物质的温度将会达到热平衡。没有生命,没有波澜和变化。

“只有热寂,宇宙的归宿只有孤独的热寂。”织母继续说,“无论宇宙交响乐编织得多么天衣无缝演奏得多么惊心动魄也逃不过热寂。”

没有被撕裂的虚空海洋,也没有坍塌至极的奇点。可是,也没有永恒,因为宇宙之上划定了名为热寂的格律。

“但永恒却一直在。”有人截口道,热寂也是一种永恒。

“于生命而言,没有生命的永恒不叫永恒。”织母语。

众人默然,热寂哪会符合生命的审美。

“那么,现在呢?宇宙呢?织子呢?”人类问。他们想知道的是,织体文明,何去何从。

“人类是否有过信仰?”

“人类在局部的区域内,或因相同的共识理念,存在过不同的集体性的信仰。例如宗教、礼制、科学构想等。”

“宇宙交响曲就是织体文明的信仰。过去,织体文明是一群虔诚而纯良的理想主义者。我们为理想彼岸的愿景而倾泻一生,为着柏拉图式的宇宙模型奔走宇宙各处,甘耐孤苦。可如你所见,理想与个体间,总有一道诡谲的柏林墙,以至于无可奈何。”

——她被煴火欺骗,徒劳地追逐星光。

“织体文明的信仰在热寂中消融。宇宙将一如的成长,继而衰亡。一切竟似未曾发生,织体文明竟似未曾存在过。一切照旧。”织母默语。

“但织母还在,织子还在。”人类发问。

织母流畅飘逸的光辉骤然斑驳,忽而黯淡,俄而复归原状。只见荧光沙沙流泻出一段话。

“当热寂方程公之于织体世界时,我听到我的孩子说,妈妈,织子好像,好像什么也听不见了。两个,三个,三千个,三百亿个......我的孩子们对我说,他们再也听不见了,于是,我也听不见了,宇宙交响曲终演后,我再也没听到它们说话。我仿佛望见,黑洞悬浮在孩子们的头顶,我的孩子,黑洞将孩子们的视野、听觉、信念毫不留情的吞噬。我仿佛亲眼见着它们被黑洞蚕食,无声的呼救,曳出的一尾光流,是它们未说出口的话。我的孩子们,都已离我而去。”

织母还在,织子,已不在了。

“织母痛苦地描述着,她唯一亲历的场面,织子藏在包裹星系的球体云团中,云团无限扩张,渐而稀薄,顷刻间,球状云团破灭,似乎从未来过,如泡沫,骤起骤灭。织子挟持的美丽星球不知去向,此处俨然已成苍凉的宇宙荒漠。”

曾经峻秀的一方群岛亦然,“煴火”已不知去向,仅剩苍茫的海波。

“我的孩子以为,天上已不存在理想,所以将人类在地上的理想也一并毁灭了。”织母语。

织子天外的梦跌落后,压沉了人类海上的梦。

“有关热寂,难道一切均是无解?”

“战胜热寂,唯一的方式就逃避。”

人群默然,对这群失意者,人类亦不知何去何从。

俄而,中方代表张纸鸢理事长发言,她以一种极为冷静的态度,不急不缓地说:“我想说一点,我不知织母你是否能听到,听到织子,在‘火墓’轻盈地悠悠漫吟。”

织母消隐又复回,仿佛在静心倾听。

“过去三十年,我毗邻‘火墓’,夜夜听聆,织子的漫吟。”这一刻,人类和织母都在听聆这位女性,“我一度揣测,织子的漫吟是一联挽歌,是唯美的后悔。但我发现我错了。那一次,我回乡时无意间望见,旧时庭前萧瑟斑驳的园地不知何时栽满了樱花,细雨拂酥,落樱伶俜。”

“后来,当我再度回溯‘火墓’的幽吟,我听到的不是幽怨,不是后悔,而是新生。”她直面着织母,陈述自己的想法,“我仿佛听见,雪花落在大地上,枯叶像烧融的秋日,泼洒在土壤的缝隙中,我仿佛听见新叶发芽的破土音,仿佛望见春暖花开。于是我想,既然生命的意志中包含着死亡,理想的意志中理应包含着破灭。”

“这是我所听到的织子的曲中之意。也是我代表人类文明向织体文明所说的话。”

十六、亲吻人类

“旋律是织体文明的语言载体。织体文明与人类文明的语言系统不一样。织体文明的语言注重‘心领神会’,而人类文明的语言强调‘传达’与‘准确’。即前者是主动,而后者则相较被动。也就是说,织体文明的交流形不似而神似,不同的受众对旋律的解读在具体含义上多元,而在主体情感上相似。这种区别在于两者生命形态构成的差异。人类是碳基生命,而织体文明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有人质疑,织体文明的交流是各讲各话,个体只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意思。但织母却认为这更是一种语言的烂漫,是文明的更优解。我在此不做评述。在陈述会议的后续内容之前,容我补充一点,《织子吟》是我国地外生命研究学者张纸鸢女士收录和编撰的世界第一本解译织体文明语言系统的书目,此书将‘火墓’中‘萤火虫之歌’的部分旋律解译表意,使之故事化,也是对织体文明研究的第一步,我谨在此,代表全体‘煴火’工作组,感谢张纸鸢女士!”

“…人类的文化作品中对宇宙文明有过多元的描绘,掠夺、猜忌、傲慢......可从未有人设想过,人类对外交流的第一个基点是信仰。这或许是人类的幸运。宇宙无数,未来能否一直幸运,我以为不能。但话又说回来,在不幸中求存,是人类向来的本领。

2025年12月,沈沰提笔。”

“关于人类所说的一切,我认可。”织母沉沉说,“我信赖人类,信赖生命。可我已是个十亿岁的年迈的母亲。”

织母也是生命,凡是生命就会衰亡。

人类默然,谁也无权要求她在做什么。无论为了织体文明,亦或宇宙。

织母压着太平洋,她连声的呼唤也压在人的心海上。

她忽然重申:“我来这,不光是为了看看孩子在过的地方,也是为了给一切受困于它的过失的文明一个交代。织体文明向人类文明致以深切的歉意。”

光幕上沙沙地流动着字迹,消堙,复现,消堙......

在织母与人类沉默无言之际,一位身着中山装的老人出现在屏幕内,他在别人的帮扶下,颤颤巍巍地举过话筒——“煴火”项目的总监制,周力谦。

“人类文明从不过分在意过去,而是倾向展望未来。如您所知,人类文明正处在基础科学的瓶颈,倘若可以的话,织体文明是否愿意就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倾囊相授?”

沉默,沉默中隐藏着悸动的狂热,与会者无一不是各自专业领域的精英,他们深知,若能蒙获高等文明的科技传授,人类文明必将实现质的飞跃。

“徒步攀峰和生在峰顶的历经,是不一样的,即便两种方式均可一览众生。”

人类是骄傲的民族,他们理解织母的意思。

“更何况,唯有匹配的社会模式和意识形态方能驾驭应时而生的技术。突发的科技爆炸有时正如突如其来的病变,对其时社会的影响不堪设想。”

人群沉默,科技文明的颠覆必然是精神文明升华的结果。

“人类因织子失去过一个海上之梦,把梦偿还人类,替人类在宇宙的田地中播一粒种子,也许这才是我所该做的。”织母语声轻柔,人群期望,像翘首的幼鸟。

织母伸展和收缩的演变定格在伸展的终极。透明的面像透明的海,仿佛海洋折叠,三维的空间压缩成二维。

透明之海以地球反方向幽幽旋转,一时间,星球竟像是托在丝绢中初生的婴儿——亲吻大地!

时光骤停,众人屏住呼吸,大海沉寂,黄昏不浓,海床不厚,一切都像被织母盛在柔软的摇篮里。

俄而,透明的海被染上花里胡哨的颜色,色彩像流转的洋流,依附在纵深的面上。

某一刻,自旋的“海”逐渐蒸发,蒸发的部分像水墨般融润在球面,“海”的自旋也冉冉停滞,消隐在莫测的黑色深空中。

一切都像是从未发生过似的,天空干净的像一面青涩的铜镜。人群低声议论,揣摩着织母的话,担心已经错过什么。

很快,有人惊呼,天空似乎果真幻化成一面镜,天际的东边像日升,潺潺流泻出依稀可见的轮廓,继而,人们惊觉,映射出的轮廓竟是脚下的大陆!轮廓的线条愈来愈清晰,仿佛精雕细琢的工笔画。

空旷的天野顿时热闹起来,陆上的地中海,西伯利亚大草原,黄河长江,日本岛,美洲大陆,仿佛乘风而起,游历苍穹,自东而西,汩汩流来,像一卷舒展的画卷,漫漫翻滚,卷卷铺陈在天蓝色的画布上。

紧接着,太平洋,淹没的一方群岛,“火墓”的遗址!当镜头再度拉近时,水中沚科考站赫然在列,与会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动作,每一点脏斑,赫然在列。

你甚至可以瞧清天空中倒映出的无数张笑脸,黄人种,黑人种,白人种,时间骤停的那一刻,全体地球人的面容都被生动地绘入。

摇摆的企鹅,睡眼惺忪的鼠,幽吟的蓝鲸,奔袭的狮和羚羊,展翅的瓢虫......这是一幅国际版的《清明上河图》!

沙漠,河海,冰山,草原,森林,城市,赫然在列!距离地表一万公里的地方,人类的家乡,地球已不在脚下,而是飞升到天上!

“我无以为赠,只能送人类一幅画,一个梦想。”织母说,像在念一句湖畔派的诗,“接下来,我所能做,唯有亲吻大地,亲吻人类!”

那幅画似乎添上轻盈的羽毛,渐行渐远,像是有一张唇吻它似的,画中亚欧大陆的部分微微凹陷,俄而,又像被湿润的笔触敷过一道似的,色彩变淡,骨架松弛,徐徐飘远。

透过高空卫星实时传来的画面,天上的画已遥遥摆脱地球,向银心的方向奔去,在这一过程中,画中的色彩难免杂糅,形态难免舒张,但杂而不混,舒而不散,在宇宙深沉的背景地映衬下,像几色绕在项颈上的丝绢。

有人猜测到天上那副画的原料是漂浮在星际间的尘埃和气体。可万有引力为何偏偏不能将其束缚,这又无人能解。

周力谦铿锵有力的发言从会场一端传来,“过去,人类的梦想塑在海上,如今它仍在漂泊,只不过飘向了瑰丽的宇宙之海!”

“煴火”虽已葬身海腹,但其承载着的,人类和平,共融,求索,跃进的信仰却已被镌刻在画中,像一封勇敢而友好的信笺,替年轻的地球文明向古远悠久的宇宙问好。

亲吻大地!——以人类现有的观测手段,数代人内,天上的画将被地上的人仰望着。当天上的画越行越远,孤独地越过奥尔特星云,横穿猎户座旋臂——地上的人一定不会让它久等,他们一定会追上它。

在场的人都这般深深地坚信着。

某一刻,织母撕开天际的云层,踏着海波从远方而来,透明的面像一组宏大的光幕,蓝光像雾气晕染,光幕上流转着星星点点的磷光,渐进时,人们发现,流转的荧光是一系列正发生和发生过的事连续的画面,其中有无数叫不上称谓的外星文明,也有变迁的地貌,老去的星辰,人类的运动竟也落座在其中小小一角。

光幕愈发逼近,人群近乎窒息,似乎是横向的空间在急剧压缩,直至为零,当光幕终于碾过时,空间却忽然开敞,宇宙像牛奶般泼洒在人们无垠的思维中,他们好像能透过蓝色的墙纸望见背后那深深的宇宙的黑墙。

亲吻人类!似乎是地外飘来的一梭淅淅索索的蓝雨,吻在人的发上、肩上、鞋面上,人在淡蓝的雨中,仿佛也变成了雨。

他们的视野渐而模糊,嗅觉失灵,唯有听觉格外敏锐,风声,人声,时光流逝声,声声在耳。

后来,索性连听觉也迟钝了,仿佛处于一种出离于梦境而更近似于酒醉的状态,所剩唯有无垠的思维。

亲吻人类!思维像挣脱引力束缚的波,从个体的皮囊中脱落、流泻,汇入大地,无数人的思维组成了大地的思维。大地在脉动,人类能感受到彼此炙热的心跳。他们所思所想,宛若贯通一脉,行云流水。大地的思维空灵得宛似田园时代的宇宙,随后,大地仿佛也成了宇宙。人类抚摸自己的身体,宛若在摩挲宇宙。

某一瞬间,仿佛远方骤现一点讳莫如深的强大引力源,空灵的大地被重重地抛向某一点,向时光尽头跃迁。他们似乎望见过去,望见现在,望见未来,在时光的乱流中沉睡不醒.......

当人类和地球苏醒,织母已经走远,她已吻过星球上的每一个孩子,蓝色的面透过星球,徐徐缩小,飞向织子的下一个墓地,渐行渐远。

当一切平息,风平浪静。有记者注意到这样一幅画面,性情温良的周力谦首长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执拗,无论如何也要从轮椅上起身,他双手微颤,热切地握住一位女性的手,仿佛抓住了眷恋已久的念想,以一种无可置疑的笃定,他说——

你父亲说的对,宇宙不会变质,因为总有生命将为它替换保鲜膜。

十七、尾声

桥,有河的地方就有桥。没有桥的河,也将建起桥。

白令海峡大桥。

周折百余公里,跨越两地,将冷战时势同水火的两个国家紧密相连。

通车的那天,车辆驶过,一路的玫瑰和向日葵。

大桥中转的石墩上,镌刻着几排字。前几排是长短不一的人名,后两排分明写着:“一烛灭而万巷灯升——煴火百年纪念。”

光年之外。暮去朝来数千载,织母赠予人类的,那副天上的画已环行太阳数周,轨道越划越大——

轻盈地,凝重地,不日内便将优雅地穿越奥尔特云,翩翩飞向深空。

人类的梦,织子的梦,生命的梦。宇宙的永恒.....画在了画上。

时空推移。宇宙深处。谁又记得?是在何地?是谁在吟诵着这么一句歌谣。

“宇宙熄灭,神画漂泊之处,大地遍洒鲜花。”

(完)

编者按

这篇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话,探讨了人类情感和命运的主题。整个故事充满了浪漫和对梦想的追寻,展现了人类之间的亲情和对未来的思考。人生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但只有走自己应该走的路,才能获得庇佑和成长。

——水母

上海果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已获得本篇权利人的授权(独家授权/一般授权),可通过旗下媒体发表本作,包括但不限于“不存在科幻”微信公众号、“不存在新闻”微博账号,以及“未来局科幻办”微博账号等

责编 水母

标签: